我们实施“并购六项措施”已经一年了。并购重组是企业追求新品质的加速因素。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2024年9月24日,中国证监会公布《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深化市场重组的意见》(以下简称“六大并购”)。已经一年了。证监会主任吴清日前在国务院报业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六大并购”公布以来,已公告230起大型资产重组,有力支撑了上市公司产业整合。 “六大并购对策”迎击企业并购和组织重组领域的问题和困难。通过简化流程、明确规则、改进服务,我们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等市场活力将持续激发。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支持科技创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资本市场注入新动力。以上海股市为例,近一年来上海股市并购重组活动大幅增加。并购和组织重组正在成为上市公司克服变革、寻求新品质的“加速器”。沙交所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23日,上交所首次新增新公布的大型并购及资产重组交易111起,交易金额超过3007亿元,接近年初以来的总金额。2022年迎来“六大并购”公告。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立辉认为,并购兴起的核心驱动力是通过“六大并购”向机构投资者释放红利。提高监管宽容度、优化审核效率,让并购重组从“政策约束”转变为“市场驱动”,打通产业整合渠道,助力实体经济释放新生产力。记者观察到,上市公司的并购路径日趋多元化,包括收购亏损资产、拟上市公司重组、境外并购等。一年来,创新方案频出。上交所数据显示,并购六则实施以来,已发生七起并购相关交易。收购未盈利目标公司及收购拟上市公司相关交易 7 笔。 23 笔交易及 10 笔跨境并购交易。从这个意义上说,田立辉认为,创新路线可以拓展资金流动渠道,丰富并购模式以满足差异化需求,优化风险分担机制,激发市场活力。这将有利于资本市场从“金融渠道”向“价值创造平台”转变,实现资源更高效配置,促进产业与资本深度融合。新的生产力领域已成为并购的温床。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整合加速,并购率超过30%。例如,主要代工企业中芯国际、华虹相继宣布并购计划。同时,自实施“六大并购”,近30起并购在上交所定向转型,帮助企业从房地产、纺织、传统化工等传统行业向科技装备、尖端先进半导体制造转型。田立辉表示,新生产力领域成为并购热点,政策引导和产业现代化需求产生共鸣。 “六大并购”明确贡献实体经济、支持新生产力发展。企业通过并购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链整合,加速向高端制造转型。除传统现金收购、发行股票外,以“六大并购”为支撑,还运用定向可转债、并购贷款、并购基金等创新工具与股权等其他技术一样,显着提高了并购重组交易的灵活性,减轻了企业的成本压力,降低了交易风险,使交易更容易完成。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沙业洲表示,并购中支付方式的选择与双方的信任、并购的效率以及并购后公司的财务表现有很大关系。传统支付方式对被收购公司的中短期财务状况和流动性要求较高,一次性投资成本较高。并购重组支付方式多元化最直接的影响将是对企业并购重组的资金成本。是为了降低风险。中长期来看,相信对优化企业债务结构和并购后业绩承诺将产生积极作用,对推动金融机构提供创新服务也将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公有制企业协会会长宋志平指出,随着新的国家并购重组第九条、第六条的实施,我国已经进入以资本市场为渠道进行大规模并购重组的新阶段,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为并购重组主渠道的作用。 “如果不进行兼并重组,就很难形成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所需的业务规模和竞争优势。”宋志平说。并购蕴藏广泛机遇发展战略站点和重组市场。沙一洲认为,随着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并购将从“政府资金+企业跟投”等模式创新转向基于产业链、服务链、创新链、生态链优化的理念创新,转向数据资产并购等交易创新场景。同时,并购重组对企业合规交易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确保兼并、收购和重组符合投资者的利益是公司治理的一个基本问题。在要防范信息泄露和市场操纵风险的同时,也要避免低水平的并购。此外,还需要建立适应并购重组生产力新特征的评价体系。科技公司的愿景。
(编辑:关关)

中国经济网指出:股市信息由合作媒体和机构提供。这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采取相应行动,风险自担。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